耐阴性强,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树叶颜色浓绿,生长壮实旺盛。虽然大叶黄杨球的病虫害相对是较少的,但也不能疏忽了对它的防护。接下来是预防大叶黄杨【冬青球】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?(二)
4、扁刺蛾
扁刺蛾,学名Thosea sinensis Walker,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,幼虫俗称洋辣子,属鳞翅目,刺蛾科。
⑴危害方式
低龄幼虫在叶片叶面上啃食表皮和叶肉,致使被啃处呈现白色网状,大龄幼虫将叶食成缺刻或孔洞,严重时吃成光杆,影响树势生长和发育。幼虫体具毒刺,触及皮肤,会疼痛红肿。如不及时防治,有时发生扰民现象。
扁刺蛾低龄幼虫危害状
⑵形态特征
成虫:雌成虫体长13~18毫米,翅展28~35毫米;雄成虫体长10~15毫米,翅展约30毫米。体、翅暗灰褐色。腹面及足色较深,前翅灰褐稍带紫色,前翅外缘较直,臀角弧弯,内半部与外线以外带褐色并稍具黑色雾点,外线明显暗褐色与外缘略平行,横脉纹为1个黑色圆点。自前缘至后缘有1条向内倾斜的褐色条纹,斜纹内侧略上方有一褐色斑点,雄蛾较明显。后翅暗灰褐色,外缘有褐边,缘毛灰褐色。
卵:长椭圆形,扁平光滑,长约1毫米,初为淡黄绿色,后变为灰褐色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21~26毫米,宽16毫米左右。扁椭圆形,背部稍隆起,形似龟背状。全体绿色至黄绿色;背线白色,两侧有蓝绿窄边。体边缘每侧有10个瘤状突起,上生刺毛;每1列体节背面有2个小丛刺毛,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红点,较明显。
蛹:体长10~15毫米,近椭圆形。前端较肥钝,后端稍削。初为乳白色,后渐变为黄色。
茧:长12~16毫米,椭圆形,暗褐色,似鸟蛋。
⑶发生规律
在河北省任丘地区1年1代,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浅土层中做茧化蛹过冬。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旬化蛹,6月上旬羽化成虫,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。
成虫夜间活动,有强趋光性;白天隐伏在枝叶间、草丛中或其他荫蔽物下。卵多散产在叶背面,卵期6~8天,初孵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不取食,经1次蜕皮后先取食卵壳,再啃食叶肉,留下一层膜状表皮。幼虫集中栖息习性,大龄幼虫逐渐分散为害,高龄幼虫昼夜取食,共8龄,自6龄起,从叶片边缘咬食成缺刻甚至吃光全叶。老熟幼虫迁移到树干基部、树枝分叉处和地面的杂草间或土逢中作茧化蛹,其中腐殖质多的土壤及沙壤土结茧位置较深,离树干较近,入土较深也较密集;而黏重的土壤结茧位置离树干较近,入土较浅,较为分散。
⑷防治方法
①人工防治:利用幼虫下树在土中结茧越冬,并对土壤质地有选择的习性,在春季组织人力挖茧。
②物理防治: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习性,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,在6~8月的盛蛾期,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。
③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,如可喷施含量为16000IU/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,1.2%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,25%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,20%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。
④幼虫大面积发生,可喷施20%速灭杀丁乳油2000至3000倍液,2.5%敌杀死乳油2000至2500倍液,50%辛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,20%菊杀乳油1000至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。
⑤保护天敌,如刺蛾紫姬蜂、螳螂、蠋蝽等。
5、日本龟蜡蚧
日本龟蜡蚧,学名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同翅目,蜡蚧科。别名日本蜡蚧、枣龟蜡蚧、龟蜡蚧。除了危害大叶黄杨外,还危害枣、悬铃木、柿、苹果、石榴等100多种园林植物。
⑴危害方式
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、叶汁液,排泄物常诱致煤污病发生,削弱树势,重者枝条枯死。大面积发生时树枝叶上布满虫体,枝条上附着雌虫远看像下了雪一样,若虫在叶上吸食汁液,排泄物布满全树,造成了树势衰弱,也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。
⑵形态特征
成虫:雌成虫体长2.2~4.0毫米,紫红色,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,呈椭圆形,背面隆起似半球形,中央隆起较高,表面具龟甲状凹纹,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。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色,边缘乳白色,死后淡红色消失,初淡黄后现出红褐色虫体。雄成虫体长1.0~1.4毫米,淡红至紫红色,眼黑色,触角丝状。翅1对白色透明,具明显两条大翅脉。足细小,腹末略细,性刺色淡。
卵:椭圆形,长0.2~0.3毫米,初为淡橙黄后变为紫红色,半透明。
若虫:初孵体长0.4毫米左右,椭圆形扁平,淡红褐色。眼黑色;触角和足灰白色。腹末有臀裂,两侧有l对长毛。在大叶黄杨上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,7~10天形成蜡壳,周边有12~15个星芒状蜡角。若虫孵化初期,体面无蜡质,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开始分化,出现差异。雄若虫蜡壳与雌成虫蜡壳相似,雄若虫蜡壳椭圆形,雪白色,周围有放射状蜡芒13根。
雄蛹:长椭圆形,长约1毫米,翅芽色稍淡,紫褐色。
⑶发生规律
在河北省任丘地区虫1年1代,以受精雌成虫固着在1~2年生的枝条上越冬。卵就产在雌虫下,每只雌虫可产卵1000至2000粒,多的可达3000粒。越冬雌成虫3~4月间开始取食,4月中、下旬虫体迅速增大,5月中、下旬开始产卵,卵期长达25至30天,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。初孵化的若虫多静伏在雌虫的蚧壳下,经数日后才分散外出,多爬到叶片的叶脉两侧危害,数日后即分泌蜡质,形成蚧壳,固定不动。雌虫发育成熟后再由叶片迁回枝上,并与雄虫交配,以后即在枝上固定越冬。雄性若虫8月上、中旬开始化蛹,蛹期15天左右,8月下旬、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。雄成虫羽化后,即从蜡壳尾部退出,寻找雌虫并与之交尾,寿命2天左右。雌、雄虫交尾后,雄虫即死亡,以受精雌虫越冬。
在卵孵化期间,遇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气温正常,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都很高,可达100%,当年为害重。反之,在此期间缺雨、气温高、干燥、大量卵和初孵若虫会干死在母壳下,当年危害就轻;雌成虫越冬期间,雨雪较多,枝条上结成冰凌情况下,自然死亡率就高。
⑷防治方法
①做好苗木检疫。
②保护天敌,如红点唇瓢虫、异色瓢虫、大草蛉等。当天敌数量较多时,应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,可采用根施呋喃丹的方法。
③人工防治:从11月到第二年4月,可刮除越冬雌成虫,配合修剪,剪除虫枝。
④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,用木棍敲打树枝,虫体可随冰凌而落。打冰棱消灭越冬雌成虫,严冬时节如遇雨雪天气,枝条上有较厚的冰凌时,及时敲打树枝震落冰凌,可将越冬虫随冰凌震落。
⑤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%的柴油乳剂,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。呋喃丹灌根:用25%的可湿性粉剂200至300倍在5月份灌根2次,对杀死若虫效果很好。
⑥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,喷施40%速蚧杀乳油1500-2000倍液,6%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,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。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,每隔7~10天喷洒一次,连续喷洒2~3次,可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6、卫矛矢尖盾蚧
卫矛矢尖盾蚧(Unaspis euonymi)又叫卫矛矢尖蚧,为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。主要危害卫矛科植物,特别是大叶黄杨、卫矛上发生严重,在卫矛科植物周围的其它植物上也偶有发生,如忍冬、木槿、丁香、鸢尾等。
⑴危害方式
若虫和雌成虫常群集在叶片、枝条上,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,把口器插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,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,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,还会出现叶片泛黄、提早落叶等现象,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变秃而死亡,降低观赏价值,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易诱发煤污病。卵孵化为若虫时形成介壳,固定于枝叶上,刺吸为害,初期在叶片上引起微黄或白色斑点。雌虫通常在茎主干、侧枝和叶脉处危害,严重时可引起整株植物死亡;雄虫主要危害叶片,先从下层隐蔽处危害,逐渐向上部发展,引起叶片出现黄色斑点,黄色斑点继续发展,引起植株落叶变秃,直到死亡。干旱、高温、通风透光不良或种植过密等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。
⑵形态特征
雌成虫介壳褐色或茶褐色,前端尖,后端粗圆,似长梨形或牡坜形,长1.4~2毫米,稍弯曲,背有浅中脊1条;壳点2个,位于前端,黄褐色;虫体宽纺锤形,橙黄色,长约1.4毫米,体前部膜质;臀板上有臀叶3对,中央一对臀叶较大,且陷在臀板尾洼内,第二、三对臀叶皆分为二叶;肛门圆形,位于臀板中央以前;没有足、眼睛和触角,基本不能移动,终生在一处取食。雄成虫介壳长条形,白色,溶蜡状,长约1毫米,背面有纵脊3条,壳点1个,黄褐色,位于前端;虫体长约0.5毫米,橙黄色,象小昆虫,有足、眼睛、触角、翅,腹末有一针状交尾器,能移动。
卵椭圆形,橙黄色,长约0.2毫米。
若虫椭圆形,橙黄或淡黄色;1龄时触角及足发达,尾端有1对尾毛;2龄时,触角及足均消失。
雄性蛹,长约0.4毫米,橙黄色,腹部末有针状端,交尾器突出。
⑶发生规律
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-3代,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茎枝及叶片上越冬。雌虫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产卵,产卵孵化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第2代其产卵孵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;第一代发育较整齐,第2、3代发育极不整齐,各虫态重叠现象严重;第一代各虫态平均历期为卵期1天,雌若虫期21天,雌成虫寿命40左右,雄幼虫期22天,蛹期5天,雄成虫寿命1-2天。雌成虫产卵在介壳下面,卵产出后1天即孵化,1龄若虫在寄主上爬行,1~2天后安顿下来,不再移动,吸食汁液,分泌蜡质加固发展外壳,为脱皮变为成虫储存营养,2~4天后蜕皮进入2龄,2龄若虫雌、雄分化。雄幼虫分泌白色、柔软的絮状蜡质物,在蜡质外壳下生长发展,蜕皮进入预蛹期,再蜕皮为蛹,化蛹后变为成虫,羽化后停息片刻即可爬行或短距离飞行,飞出蜡质介壳与雌成虫交配,交配后雄成虫死亡。虫源主要以风进行传播,还可通过鸟、人携带或调运苗木进行传播。
⑷防治方法
①加强植物检疫:蚧壳虫活动能力弱,其自身的传播扩散有限,分布较集中。在苗木交换、调运过程中,加强检疫,发现此类病虫害,即停止运输,采取措施消灭;
②在大叶黄杨发芽前,使用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喷洒枝干,消灭越冬虫体;
③结合春季浇返青水,根施3%呋喃丹颗粒。在浇水前,用带尖的铁钎在寄主植物根系周围每隔30cm左右打孔,孔深10~20cm,每平方米施3%呋喃丹4~6g,施入后掩埋浇水。
④在养护过程中,如发现个别枝、叶有虫害、立即剪除或刮除虫枝、虫叶,集中烧毁,防止蔓延传播。
⑤若虫孵化盛期,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,向枝叶喷施40%速扑杀乳油1500~2000倍液,6%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,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。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,每隔7~10天喷洒一次,连续喷洒2~3次,可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喷药的关键在于抓住时机(若虫期),一旦蚧壳形成,喷药难以见效,重点抓好第一代若虫的防治工作。
⑥保护和利用天敌。利用红点唇瓢虫防治卫矛矢尖盾蚧,可用来控制蚧壳虫的危害,据观测瓢虫每天可捕食50多头蚧壳虫。在天敌昆虫出现盛期,应避免使用有伤天敌的药剂。
主要病害有:白粉病、叶斑病、茎腐病,对这些病害的防治与治疗方法可以使用药物治疗,严重时需要剪掉感染的枝叶并烧毁。
向阳的植株发病轻或不发病;嫩叶、新梢发病重,老叶发病轻。不及时修剪,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发病较重。以上是预防大叶黄杨【冬青球】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?(二)全文。有关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。